高摆榜 从惠水县城顺着惠平公路东去50公里,就到了一个颇具奇特色彩的地方。那就是远近闻名的高摆榜。说它奇,就奇在有独特的地貌和奇异的自然风光;说它特,就特在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其神秘多彩的生活习俗,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引起了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并欣然前往,探奇寻胜。 历来所说的高摆榜是指上摆地区,与此相对而称的还有下摆,下摆也叫甲坝。过去上摆、下摆,曾各为一个乡。1991年秋“建并撤”后,合并建成摆榜乡。 “摆榜”系苗族“必棒”的译音,其意为高山平原,平均海拔1400米,属于高位缓丘平台地形,坡顶台地被纵横交错的沟壑切割,是其地貌的重要特点。如果站在台地的最高点----“楼梯坡”上,连绵不断的群山均置于脚下,确有“一鉴众小山”之感。广泛流传在当地的一首民谣基本概括了高摆榜神秘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物产。 东路牛角十八弯,左边一座星宿山。 南有著名五里坡,无遮无掩见天脚。 西边绝壁楼梯崖,诚心求雨坡上来。 北有一双仙石人,男立女卧千古情。 中有数亩月亮场,七月十五笙歌扬。 还有两道瀑布崖,哗哗流水自天来。 更有叮咚小溪流,倚天镜湖美不收。 苗家儿女衣着异,黑白奇米誉神州。 (注:黑白奇米指黑糯米与粳米) 神奇、奇特的高摆榜,多年以来就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1952年,年已52岁的全国知名学者、四川省文博界泰斗邓少琴老先生即不远千里慕名来到高摆榜考察访问。他走遍了高寒多雾的高摆榜的村村寨寨,同乡、村干部座谈、访问苗族农民,察看历史遗迹,观赏地形地貌,采访民风民俗,拍摄了几十幅黑白照片,还亲手描绘了几十张图画,撰写了十分宝贵的民族调查资料----《贵州高摆榜苗族访问记》。邓老先生治学严谨,在历史学、考古学、水文地理、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著作等身,为人景仰。1994年7月,他的得意高足、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杨代欣先生又自费来到摆榜,沿着邓老的足迹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再调查。杨代欣先生除搜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外,还拍摄了彩色、黑白胶卷20多个,灌制录音带20盒。他撰写了《贵州高摆榜苗族再调查》的学术论文送交贵州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李历史文献研究会-年会;省内的民族研究专家李廷贵、岑秀文等也多次到高摆榜考察,写出许多重要的调查报告。学者、专家的一次又一次地调查访问,逐步地把高摆榜神秘、奇特的面纱揭开,使它更为社会所关注,更为世人所向往,以探究其奇特之所在。 高摆榜是县内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均海拔1400米,楼梯坡至高点海拔1491.5米,仅次于县内1690米的龙塘山,是惠水有名的高坝子。登上了高摆榜,视野豁然开朗,放眼四顾,心胸顿觉开阔。晴朗的日子,平川一望无涯,远近竹林、村落掩映其中;而平原以外群山起伏,宛如汪洋大海中的汹涌波涛。北面远远的山峦之中,隐隐一片郁郁葱葱,那就是有名的祥摆原始森林区,那里有参天的古树,也有珍稀林木,有采之不尽的松、杉、梓、柏和其他硬质木材。 高摆榜地形、气候奇特、常年多雾,天气变化无常是其显著的自然特点,一年中有雾的天气要占一半左右。每逢阴雨的日子或是进入寒风呼呼、绵绵细雨的冬季,高摆榜更是一片茫茫雾海,几步之外就看不清人的面貌。人们惊叹吟道: 冷雨纷飞,雾海茫茫。 咫尺之外,面目不详。 天连着雾,雾连着天。 平原四顾,无际无边。 大雾的日子,外地人来到这里,倘若无人作向导,定会迷失方向,好像进入了飘渺虚幻的世界。 在摆榜的地域中,一高一低,一上一下,镶,嵌着两面明晃晃的巨大镜湖,为高寒边远的苗乡生色增辉。这就是上摆榜的甲架水库和下摆榜的虎狼水库。两座水库南北对峙,互为犄角,错落协调,遥相呼应,巍然倚天,蔚为壮观。两库地处高原坝子,如两面巨镜,照映着日出日落,照映着月缺月圆,也映衬着星移斗转,静观着山河巨变。 高摆榜平洋大坝的东北尽头的金盆漏底,一条沟壑将台地割裂,一股清泉流经此处直泻而下,哗哗有声,悬垂数丈,冲击到山腰岩石上,形成了三级瀑布----金盆漏底瀑布,下垂之瀑布一级高于一级,犹如玲珑小巧的银色垂帘。第一级瀑布高18米,顶宽12米;第二级高约60米,顶宽20米;第三级高40米,顶宽24米。平时水量较小,瀑布犹如一订素练在半空飘逸,每当雨季,溪水暴涨,声如雷鸣,颇为壮观。 由瀑布顶端向下观望,裂缝处地势险峻,崖壁陡峭,两旁杂草丛生,林木葱茏,深不可测,来到峡谷边沿,难免产生“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感,令人心惊胆战。若要自下向上仰观峡谷瀑布,需从一条崎岖险峻的岩间小道,手位着灌木,小心谨慎而下,方能到达谷底。由下向上仰望,幽深的峡谷上方,三级瀑布终年不断,哗哗流水在宁静的峡谷中特别悦耳,这偏僻苗乡的自然环境竟是这样的优美奇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