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象关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禄丰地处滇中,是楚雄彝州的东大门,古时是通往滇西的交通要冲,也是滇池文化与洱海文化的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西北丝绸之路被茫茫沙漠所覆盖时,禄丰却留下了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南丝绸之路及其沿线众多的历史遗迹,从昆明至大理沿途遗存的九关十八铺中,禄丰境内就有5关14铺,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古驿道。 禄丰境内的古驿道东起老鸦关,西至回蹬关,全长120公里,设有5关2堡4驿14铺24亭14哨,路面宽度平均为2米,最宽为4米,多为凸形石质路面,驿道在禄丰县境内尚存古关隘1座,古桥9座,古城门楼2座(原广通县西门、练象关),狼烟墩12座。 炼象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青铜时代,2300多年前著名的“南方古丝绸之路”、汉五尺道、唐石门道、元明清滇中古驿道均从此地经过。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当时这里曾设置馆驿,称为“龙和馆”,自此开始,炼象关做为滇中至滇西漫长古驿道上的一处重要交通重镇而固定下来,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路交通时代来临,炼象关交通重镇的历史使命才宣告结束。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王朝在此设立炼象关土巡检司和炼象百户堡,分别以李阿白、张善为土官巡检和土官百户。炼象关除驿站功能外,又兼具了军事关隘的功能,成为一处军事重镇。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为加强炼象关的守卫能力,“建石城一围,辟四门,西门外建重关楼。”明代末年,炼象关城的修建,奠定了今日炼象关的规模和基本格局,此后360余年间,关楼、街道、城门、民居屡有兴废,都未从根本上改变炼象关的总体风貌。 炼象关是滇西古驿道上的重要关隘,史称“堑道石门,扼九郡之咽喉,实西迤之锁钥。”历史上盐商云集,当时禄丰黑井、琅井、元永井、硝井等多处盐井所产的盐,大多从炼象关转运各地。2002年2月,炼象关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公布为第六批禄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彝族自治县境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