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回复: 0

[邓州市(Dengzhou City)] 六门堤遗址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9 16: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门堤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六门堤遗址

六门堤,位于市区西北隅,是汉代穰县湍河截流工程。也是召信臣兴建的数十处工程中最著名的一处,现存遗址有岔股路村北渠首和通往韩凹村北的槽渠一段。

据《汉书?召信臣传》、《水经?湍水注》、《邓州陂堰志》等记载,西汉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南阳太守召信臣“断湍水,立石碣,开三门,提水位,灌良田。”最长的渠道系由闸门渠首向东修干渠,经穰县城向东北,再折向东南进入新野,全长二百里。沿干渠筑陂、堰29处,受益面积三万顷。元始五年(公元5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堰(水经湍水注作六门堤),灌溉穰、新野、朝阳三县土地五千余顷。西汉末年,六门堤系统失修。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2年),南阳太守杜诗修复六门堤,并加以扩展,将陂堰增至31处,受益面积四万顷。汉末毁废。西晋咸宁年间(275—279年),镇南大将军杜预驻节南阳,太康三年(282年)“复更开广得加于民(六门侧犹有六门碑,乃部曲主安阳亭侯邓达等太康五年立)”。“修召信臣遗迹,引湍澈诸水灌田”,修复六门堤,并延伸到襄阳,陂堰增至四十四处。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三百余年战乱,水利失修。刘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沈亮任南阳太守期间,曾修复古代水利工程,但缺乏详载。北宋真宋时邓州知州谢绛按召信臣六门陂故址组织兴修,复壅湍水注钳卢陂溉田,兼障湍水泛滥之害。部分恢复六门陂灌溉系统,受益面积三万顷。北宋末年再次废弃。明洪武初年,邓州知州孔显始稍加疏导,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六门陂系统恢复到31陂堰。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知州王道升再次组织修复,发展到38陂14堰。崇祯(1682—1644年)以后又失修荒废。

六门陂系统“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刁河)”。诸陂蓄水,相互补充,形成排水、蓄水、灌溉相结合的水利体系。类似这种“长藤结瓜”的独特的水利形式,标志着西汉时期南阳郡水利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城乡旅行网

GMT+8, 2025-1-27 22:05 , Processed in 0.0525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