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滚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1995年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1998年被云南省列入GEF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5个A级自然区之一,2003年国务院批准扩建。保护区是以保护和发展亚洲象、孟加拉虎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类及其栖息的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管理目标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野生动物相对集中,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世界意义关键生物类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佤山“绿色明珠”。 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中段,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耿马两县的班洪、班老、勐角、孟定等11个乡镇境内。界于东经98°57′—99°05′,北纬23°09′—23°40′之间,总面积50887公顷。最高海拔2977.9米,最低海拔480米,相对高差为2497.9米。保护区山体为横断山脉,怒江山系的南延部门,属滇亚纵谷区,山脉走向为东西走向,区内的大清山、加汗山、窝坝大山、芒告大山,构成山脉的主峰,呈现北高南低,形成沟谷纵横、层峦叠峰、山顶平缓、起伏绵延的地貌特征,为生物资源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被誉为藏龙卧虎的一块宝地。 南滚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按中国动物第划为东洋界,中印亚界,属于我国华南区,滇南山地亚区。在云南生物地理区划中属滇南山地亚区西部的滇、缅、泰地区。动植物区系与缅甸北部掸邦山地联系紧密,出现大量东南亚热带区系成分,热带性质较强,保护区光照充足、热量适宜、水源丰富、气候湿润、森林植被发育较好,动植物栖息生长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衍,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特殊意义。 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兽类92种;鸟类272种;爬行类51种;两栖类30种;鱼类29种;昆虫27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8种;二级保护动物有67种;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885种(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1880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393种;有蕨类植物149种,属国家一级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47种。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保护区,有如此之多的动植物种类,从单位面积的丰富度来看,实乃国内少有,被誉为“小而全”的生物基因库。对保护人类遗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全球性意义。 保护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地带中的滇西南河谷山地半常绿雨林区。由于保护区所处的纬度已偏北,地带也有所抬升,在植物区系划分的构成中,表现出热带植物区系边缘性种明显过度的特征。 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178科,968属,1885种(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174科,917属,1880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30科,193属,392种。有蕨类植物40科,93属,149种。保存有珍稀濒危植物7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藤枣、云南红豆杉、长芯栏、云南苏铁4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沙椤、董棕、三棱栎、见血封喉等47种。属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植物有大叶红光树、全缘五味子(鸡血腾)等24种。保护区内还有408种植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其中,可食植物有蕨菜、鱼腥草等66种。淀粉植物有麻栎、刺栲、海芋等29种。油脂植物有油爪等39种。纤维植物有山黄麻、木棉等273种。鞣料植物有厚皮香、毛杨梅树等14种。竹类植物有巨龙竹、野龙竹等10种。观赏植物有红花木莲、硬叶兰等66种。其他经济植物有秧青等25种。如此众多的珍稀濒危及经济植物,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为人类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物质基础保证,为维护生态平衡起头重要作用。 班老乡:班老乡是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沧源县西部距县城驻地95公里,东接国家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与班洪乡隔水相望,北连芒卡镇南腊村,西面和南面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达41.65公里,是沧源县边境线最长的一个乡。 进乡道路班老乡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驻地95公里,处在东经98°53′00″至99°03′3…… 班老乡详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