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回复: 0

[喀喇沁旗(Harqin Banner)] 喀喇沁王府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8 08: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喀喇沁王府喀喇沁王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喀喇沁亲王府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完好的蒙古王府,已建成清代蒙古王府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建成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是国家AAA-景区。

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花园内有十一座院落,137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五座造型各异的凉亭,三座低栏平桥,潺潺流淌的泉水,环绕着叠石耸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园林景色。王府门前有九棵古榆,广场屹立着一字排开的十三座敖包。府内堂舍丹青斗彩,楼阁雕梁画栋,花苑姹紫嫣红,桦柏巍然参天。整座王府,肃穆古雅,气势恢弘,处处体现着主人的华贵。

喀喇沁亲王府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东院已荡然无存,西院也仅存不多,后花园早已消失,仅主体建筑保存下来。1997年以来,地方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维修,恢复了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复建照壁、垂花门等。恢复后的亲王府有府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承庆楼、书画厅、揖让厅、书塾、福晋居室等建筑,并举办有“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清代内蒙古王府历史陈列”等大型展览,被文博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馆。

喀喇沁亲王府为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好的王府,体现了地区特色和民族宗教特点,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王府内值得称奇的还有月台上的古松——龙凤松,东边的为凤松,西边的为龙松,自然生长,惟妙惟肖。这两棵松树已被列为“中华奇树”之中。

喀喇沁旗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济拉玛),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的称号,即驸马。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汉译为“守卫者”的意思。

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授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现王爷府。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贡桑诺尔布。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前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

门外广场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二代王爷贡桑诺尔布亲王。贡王,字乐亭,生于1872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7岁时接任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萨克和卓索图盟协理盟长。贡桑诺尔布是最后一代王爷,也是政绩最突出、最开明的王爷。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通晓汉满蒙藏多种文字,还擅长诗词书画,骑射拳脚。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他的父亲旺都特那穆济勒病逝,翌年春,贡桑诺尔布进京正式承袭喀喇沁王的职爵。之后,对其父亲时代的弊政进行改革,将旗民的无限徭役改为定额制,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此基础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兴办实业,训练军队,创出了内蒙古地区“五个第一”。

第一个办学堂——崇正学堂。办教育是贡王实施新政的第一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创了崇正学堂,招收旗内30多名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并亲自担任校长。现在的王府中学的前身就是崇正文学堂,至今已有100年的校龄,培养弟子数万,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第一个办女学堂——毓正女学堂。光绪三十年,贡王去日本考察,受到了当时日本首相大隈伯爵的接待,并在日本参观了“万国博览会”,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盛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教育水平高;而蒙古落后,在于教育落后的现实。日本之行对贡王触动很大,回国后,他又办起了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并且聘请日本女老师何原操子任教,讲授蒙、汉、日三种语文和各种家务学科。在守正武学堂内学习军事、训练军队,以保护地方安全。

第一个派留学生。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人才,贡王又第一个派留学生。从各学堂抽出骨干,去国内天津、北京、上海和国外求学深造。

第一个办报纸。为了提高旗民的素质,了解蒙古内外的情况,贡王又第一个办起了内蒙古最早的石版印刷的报纸——“婴报”,创办了报馆。

第一个办邮电。贡王在蒙古地区第一个办起了邮电,他亲自指挥放树架线,架通了喀喇沁——围场的电话线路。

这些都是内蒙古首创,称之为蒙古地区“五个第一”。也就是这五个第一,打开了喀喇沁旗封闭的大门,使喀喇沁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农业发展上,进行农作物增产试验,讲科学种田,并从浙江用火轮运桑苗数万株到北京,再用驼马运回本地,大面积种植,养蚕织布,现仍存有当时留下的桑树四棵。

在工业发展上,贡王开设了织布、染色、造绒毡、肥皂、蜡染五座工厂,发展地方工业,安置劳力,减少吃闲饭的旗民。

在商业发展上,建起了“三义洋行”,广招天津北京等地客商来经商,当时市场繁荣,一片昌盛景象,素有“小北京”之称。

贡王推行的这些新政和经济的发展,在赤峰地区都是他人未曾创建的事业,对喀喇沁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贡王也因此在喀喇沁旗及至蒙古地区的声望越来越高。

贡王有如此先进的思想、勇于开拓的意识,其思想根源在于他在京供职时,和进步人士吴绶卿、梁启超、吴昌硕、严复等进步的民主人士密切交往,受他们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和孙中山先生的往来,奠定了他思想进步的基础。

据-史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第166页记载:1912年8月25日下午三时在北京湖广会馆,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组成-,史称“五党共和”,召开选举-理事代表大会。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王宠惠、贡桑诺尔布、王人文、王芝祥、吴景濂、张凤惠九人以不同的票数当选-理事,后来孙中山被推选为理事长。贡桑诺尔布以唯一的蒙藏代表当选,成为第一届-九理事之一。而后,多次与孙中山出席-各种重要会议,及时向世界阐述中华民国的民族政策,贡桑诺尔布是史料记载最早的少数民族-创始人之一。

正当建党伊始,袁世凯0政权,孙中山顾全大局让位于袁世凯,因贡桑诺尔布亲历了戊戌变法毁于袁世凯的后果,又看到好友梁启超、吴昌硕、严复被袁世凯排斥的遭遇,他不支持袁,回到喀喇沁王府,最早提出了“蒙汉民族团结自治”的口号,深受蒙汉民族的欢迎,并在热河省部分地区实践。这一活动被热河都督熊希领探知密报袁世凯,袁世凯慑于贡王在蒙古地区的威望,于1919年9月9日严令调贡王进京,任蒙藏事务局总裁之职,开始了他在北洋政府12年的政治生涯。任职期间,贡王曾多次劝阻外蒙古和西藏的独立活动,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做出过贡献。1931年贡王因脑溢血死于京城,时年59岁,死后葬于辽宁建平王子坟。喀喇沁王是内蒙古地区24王之首,享有御前行走待遇,他是品级最高的加授亲王,和李鸿章平起平坐。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三级博物馆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城乡旅行网

GMT+8, 2025-1-11 17:31 , Processed in 0.1184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