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位于淮河下游,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沱湖是该县境内面积最大的一个湖泊,盛产鱼虾,沱湖中华绒蟹于0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畅销香港,享誉海内外。沱湖被列为安徽省湿地自然保护区。 沱湖风景区旅游规划是蚌埠市旅游总体规划中的“淮河风情”游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沱湖是形如一手掌形的河迹洼地型浅水湖泊,呈南北走向,南起五河北郊,北至五河与泗县之间的南沱河和北沱河入口处,长约25公里,其北段狭窄,最窄处东西只有0.5公里,向南逐渐开阔,最宽处东西约3.5公里,中心位于东经117゜49ˊ,北纬33゜12ˊ。目前水位为13.5米,湖面约为40平方公里,当怀洪新河完工后,其正常水位为14.3米,届时,湖面约为78平方公里。 沱湖自然保护区95%水域位于沱湖乡境内,属沱湖乡管辖。沱湖乡位于五河县城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公里。沱湖乡下辖5个行政村,其中2个农业,3个渔业村。全乡1.25万人口,耕地4959亩,可养水面6000公顷。沱湖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了环湖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开通了程控交换电话,农民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自来水,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交通、通讯、信息落后的局面,为经济振兴创造了条件。 经济主要由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乡镇企业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水产养殖业是沱湖的一大支柱和特色产业。2000年全乡工农农业产值57250万元,其中河蟹产值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 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介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过渡气候区,作为小型河迹洼地型湖泊,在淮北平原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保护区地型平坦,气候温和,具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特殊水产资源和国家保护的珍稀水禽,水生生物繁盛,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种类繁多,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沱湖已采集鱼类标本39种,分属于7目14科。有2种蟹类和8种虾类。沱湖已知各类维管束植物12科20种;浮游植物共有7门68属;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13属,轮虫22属,枝角类7属和桡足类6属。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21目46科99种。鸟类占野生动物的大多数,有13目2科68种,其中有许多珍稀鸟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鹤、白忱鹤、白鹳、黑鹳、大鸨,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灰鹤、鸳鸯和白尾鹞等。 核心保护区由北部核心保护区和中部核心保护区组成,面积为369.9平方百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8%。北部核心保护区位于保护区北部,在莫渡口以东,小莫滩以南的区域,面积91.7平方百米。该区水面迂回,流速变缓,湖底地势平坦,淤泥深厚,有机质多,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浮游植物生长较好。除沿河汇入农田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水质有一定影响外,该区各项水质指标较好,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型。由于突出的地形和较好的滩涂地、湿地资源,该区是鸟类的集中分布区之一。中部核心保护区位于保护区中部,陈南咀至小王咀以北的区域(包括-小湖心滩),面积约278.2平方百米。该区所处湖面相对较为宽阔,受沱湖小气候影响较大,再加上湖底泥质肥厚,湖面光照充足,这些自然生态条件都十分有利于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浮游植物的繁衍。该区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有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菹草、苹、野菱、荇草、金鱼藻、苦草、芦苇等,其中夏秋优势种为微齿眼子菜,冬春季优势种为菹草;浮游植物有硅、绿、兰、金、甲、裸黄藻属的种类。该区湖岸线曲折,湖湾众多,滩涂植被及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历年来是多种候鸟和留鸟(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越冬的栖息地和迁移途中的停留地。 为更好地保护核心区鸟类栖息地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避免外界人为的影响和干扰,在核心区外围陆域划出200米左右的地带作为缓冲区;为保护沱湖鸟类以及鸟类栖息地、越冬地、迁移途中的停留地和鸟类食物来源,在核心区外围水域划出500米左右的地带也作为缓冲区,陆域和水域缓冲面积共969平方百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