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回复: 0

[榆阳区(Yuyang District)] 卧云山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4 20: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卧云山

素有“榆林后花园”美称的卧云山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古塔寺四里沙,据榆林市区19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1’30〃,北纬38°海拔1200-1600米年均降水426.4毫米,年均气温8.1°C,全年日照2925.5小时,无霜期160天,系风沙区于丘陵沟壑区交接地带。风沙、少雨、干旱、高寒、立地贫瘠、生态脆弱,地理地貌在晋、陕、蒙、宁很具有代表性。卧云山在1995年初,由农民徐登堂、张金贵等人发起,动员庙会群众的力量创建植物园,请林业高级工程师朱序弼义务技术指导。已治沙3000余亩,绿化率达90%,全园共栽植2055个植物品种,涉及140科,452属。引种驯化成功了80多种耐寒耐旱木本花卉,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濒危植物,推广普及了100多项新的种植、嫁接技术,惠及周边百姓。

园区占地3000亩,10个植物定植大区。22个地方特色小区,全园共2055个植物品种(包括变种),涉及140科,452属。既有植物资源多样性,又注重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繁殖。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濒危植物,有不少是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品种。引种驯化成功了80多种耐寒耐旱木本花卉,并广为栽植,使园内三季有花,四季观赏。业内人士称:这里是“绿色树木资源基因库”和"珍稀花木库"。

卧云山的绿色文化建设也独具特色。在素有“绿圣”之美誉的林业专家朱序弼的精心指导下,卧云山绿化荒沙、植树造林、引种国内国外花草树木2009种,面积达3000亩。其中保护濒危物种如山丹丹、云杉等100种,吸引了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经常来园考察,国内外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将卧云山作为科研、教学、实习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命名为“科普示范基地”。

2000年前的秦帝国天文观星台中的第二个土墩前,修建起了规模宏大的道教庙观-祖师殿、观音阁等建筑,祖师庙初建于明代,因年久失修,庙宇坍塌,仅留遗址,后群众在遗址上重修扩建。现建有祖师殿、四灵殿、观音阁、钟鼓楼、戏台等,面积200多亩。祖师殿位于庙正中,长36.5米,宽20米,高13.41米。整座建筑高大宏伟、造型美观、飞檐斗拱、立柱出榜、雕梁画栋、飞阁流丹。殿内供祖师像一尊。殿前左右分列石狮子、华表各一,庙周绿树环绕,庙院苍松翠柏,百花争艳。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举行3天庙会;有时也在七月间举办庙会,庙会尤为热闹。

卧云山保存较为完整的秦帝国天文观象台,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具有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而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建设,集宗教、雕刻、雕塑、色彩、园林、建筑等艺术为一体,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而卧云山的整体建设,从一无所有,到初具规模,体现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示了当代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其运作体系完全符合组织(有管委会、纪念馆、植物园等分门别类的组织体系)合理化、科学化、自制化(即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发展、自负责任)、规模扩大化、宣传普及化的现代社会最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融天时、地利、人和,集古今中外文化,卧云山上“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等诸多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游览,并正在打造成为一个榆林的新型旅游基地。

信息来源:区旅游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城乡旅行网

GMT+8, 2025-1-12 07:52 , Processed in 0.0947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