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阳春市(Yangchun City)] 通真岩摩崖石刻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8-21 08: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真岩摩崖石刻通真岩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民国 阳春 通真岩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春湾镇东南面的通真岩内。通真岩是由于宋真宗赐名“通真岩”而得名。原名铜石岩。岩内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有“德慧寺”,铜石禅林曾享誉全国。通真岩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原有石刻因受破坏,现保留宋至民国时期石刻仅20题。其中宋代4题,明代5题,清代6题,民国2题,无年代3题。石刻字体隶、楷、行、草均有。宋真宗赐名“通真岩”三字,镶嵌在寺门,为三通大理石所刻,每块一大字,字径0.35米。相传唐景龙年间(707-710年),广西贵县刘三姐到此定居传歌,后得道升仙。宋真宗皇帝闻知甚悦,将宋太宗御书藏于洞中,并赐名“通真岩”,意为通向仙境之岩也。石刻最早为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广东转运使祖无择刻于岩寺顶层崖壁上的留题。文曰:“予因按部税驾此山。皇祐二年仲冬月十九日,范阳祖无择记。”石刻高0.41米、宽0.45米,四周饰直线纹围绕,直书楷体四行,满行六字,字径0.07米。落款直书楷体三行二十字。其正文与落款非一人手书。岩壁还有宋熙宁二年(1069年)著名理学家、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周敦颐到岩洞一游的题名。另有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于宋熙宁十年(1077年)到岩洞一游的题诗,刻于顶层岩壁上,此刻直书行文殊异,由左至右,与众不同。通真岩摩崖石刻,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是阳春保留历史年代较早的石刻群。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春湾镇:春湾镇位于漠阳江上游,是全市农业大镇之一。全镇农业人口51876人,总耕地面积53364亩,其中水(旱)田35867亩,旱地17497亩。山地面积211478亩,其中有林面积137826亩,林业资源丰富。我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干湿分明,年平均22度,年降雨量2400毫米,年日照对数1700小时,具有水、热、光同季特征,气候宜人。我镇水源充沛,土地肥沃…… 春湾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城乡旅行网

GMT+8, 2025-4-18 19:15 , Processed in 0.1223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