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回复: 0

[静安区(Jing’an District)] 蕃瓜弄棚屋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8-23 12: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蕃瓜弄棚屋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蕃瓜弄棚屋

位于闸北区天目中路共和新路旱桥南堍西侧,建国后,棚屋逐步进行翻造,但居住条件仍然很差。1963年上海城市建设部门决定改造蕃瓜弄,1965年建成五层的住宅楼,不仅有电灯、自来水,还装上煤气、抽水马桶等。全部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原来的居民大部分回到新屋里,1965年居民约7700人。

原为一个自然村,名姚家宅桥,乃贫苦劳动人民聚居处。20世纪20年代,造了致富里等里弄房屋以及海昌公所、通和布厂等。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抗战初,日机狂轰滥炸,建筑俱毁。后来苏北等地难民在此废墟上,搭棚居住,在屋前后种南瓜等充饥,当地居民唤南瓜作蕃瓜。有一年,产了一只大蕃瓜,蔓茎卷曲,瓜上呈瘤状,居民谓其状似龙,称为“蕃瓜龙”。搭棚居住的日多,居民多为码头上的苦工,拉黄包车和拖榻车,以及当“缝穷”,拾垃圾等。形成上海一处较大的棚户区,便以蕃瓜弄为名。

棚屋以毛竹为柱,用芦席或竹篱笆为壁,屋面铺上茅草,门窗以旧木料凑成。矮小、阴暗潮湿。至于“滚地龙”更为简陋,以芦席卷成半圆形,或搭成三角形,上面加以茅草,两头挂破席子为门。下雨时,棚屋和“滚地龙”的泥地上积水,屋面漏水。棚户区内垃圾堆积如山,是老鼠、苍蝇、蚊子等孳生地。没有电灯、自来水,也没有土井,居民饮用的是苏州河水。1965年建成五层的住宅楼后,在桥堍下一小隅棚户区内,保留了18间棚屋,另外还复制了几个“滚地龙”。1977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城乡旅行网

GMT+8, 2025-4-20 08:16 , Processed in 0.1463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