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回复: 0

[黄浦区(Huangpu District)] 上海民政博物馆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9-9 20: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民政博物馆

上海民政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民政行业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普育西路105号。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由序厅、历史文化、业务专题、区县民政、民政英模和民政信息六大板块构成。展览运用了灯箱、雕塑、模型、绘画、模拟场景、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展示手段。

馆内展示了民国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近现代时期不同时代,补贴的结婚证,居住证,暂住证等。

展览讴歌了民政〝孺子牛〞精神,颂扬了关心支持上海民政事业发展,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上海社会各界人士,宣传了上海民政6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乾隆32年的“执业田单”、1932年鄂豫皖地区的“优待券”、1950年4月13日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婚姻法》、1953年陈毅市长亲笔签名的“任命通知书”原件,共1300余件展品。弥足珍贵,令人耳目一新。

民政博物馆以文物为基础,重点突出“民生”主题,从而“提供广大市民了解民政,理解民政,支持民政”。据称,我国唐代就有“安民立政”之说。宋代开始使用“民政”概念。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民政局成立,后改为上海市民政局。

粉红底色、大红镶边,民国37年的一张结婚证书赫然在目。除了新郎新娘的姓名,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的大名也都紧随其后,每个姓名之下对应个人的私章。在证书左上方,还贴了两张印花税票据,票据上是官方印章。这张结婚证的旁边,还有一张民国时期的“女用婚书”,证明男方已下聘金,男女订婚大局已定。而在今天,结婚证书上的主人公只有婚姻当事人,“女用婚书”更是历史的陈迹。

从一张婚书的变迁,不难看出中国社会婚姻制度的变化。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再主导婚姻,当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男女双方因为爱情而走入婚姻,他们的“结婚证”自然变得“简约”。博物馆里那一张张婚书,把婚姻制度从繁入简的经历演绎得真真切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城乡旅行网

GMT+8, 2025-4-18 18:46 , Processed in 0.1538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