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回复: 0

[梁溪区(Liangxi District)] 大窑路窑群遗址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8-20 02: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窑路窑群遗址大窑路窑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窑路窑群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为明朝至清朝的砖瓦窑遗址,原有108家砖瓦窑,分布在大运河东岸大窑路沿线和伯渎港南岸,长约1.5公里,是中国古代砖瓦的重要原产地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窑路窑群在南长街的尽头,紧贴运河。这里烧砖的历史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窑火绵延了近600年。当年在运河沿岸有108家砖瓦窑,“下塘十里尽烧窑”,火光映天,袅袅不绝,盛况空前。无锡南门外的土质好,外加柴薪易得、河道运输方便,兴盛了烧砖这个古老的行当。

窑群烧制的砖瓦质量堪优,或民用或官用,南京古城墙所青砖,肥厚坚硬,其中一部分即为无锡造。时光流迁,当年的手工窑已成为历史,现大窑路上残存砖窑只剩40余座,其中保存完整的才有19座。但这里依旧是江南地区保存砖窑遗址最大的地方。

2008年无锡打造南长街历史文化街区,将窑群规划入内。在一个老厂房的基础上,拓展成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内含有陈大窑、陈小窑和刘外窑3个标本式砖窑。配有光电,似乎要还原一段历史。砖窑的生产流程比较复杂,从泥坯、煨火到出窑,需要16道工序。一块普通的砖需要大火15天,慢火7天方成,刚性与执着就是这么炼成的。

大窑路的窑群都属于小口蒙顶倒焰窑。窑顶封墙后,火焰自上而下,回到大小烟道喷出,能使窑内各个部位的砖瓦坯受到火力的均匀烧制,不易产生上熟下生的次品,使得出炉的砖瓦有着同样的质量。

砖瓦是水、土、木、火灵魂交合的产物。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砖的历史要晚,始于战国,都是为墓葬所用。魏晋后至唐,砖由地下走入地上,但只有佛塔等建筑是用。宋的建筑墙面下层开始用砖,上面依旧是黄土夯墙。直至元,砖彻底融合进了中国建筑,在墙、地幔和桥梁、牌坊等其他,砖皆有广泛性。

元明出现的无梁殿建筑,更是将砖和材料力-用到极致。明代的万里长城则是中国最大的砖制作品。砖雕则是砖类的奇葩,赋有人文底蕴,传统建筑给了它们灵动的空间。一撮黄土最后演绎成了文化,烧制也只是一个过程,但中间智慧的凝结,不可忽略。

延伸阅读: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城乡旅行网

GMT+8, 2025-4-18 17:50 , Processed in 0.1524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